产品搜索:
 

产品分类
水晶头
  超五类水晶头
  六类水晶头
  六类屏蔽水晶头
  超五类屏蔽水晶头
  电话水晶头
  转换连接器
  水晶头护套
  接线子系列
网络跳线
  六类跳线
  六类屏蔽跳线
  超五类屏蔽跳线
  超五类跳线
  鸭嘴跳线
  五类跳线
配线架
  超五类配线架
  超五类屏蔽配线架
  六类屏蔽配线架
  语音配线架
  六类配线架
110语音跳线架
  50对110电话跳线架
  100对110电话跳线架
  200对110电话跳线架
  300对110电话跳线架
信息面板
  斜口面板
  平口面板
信息模块
  六类模块
  电话模块
  超五类模块
  免打模块
  超五类屏蔽模块
  六类屏蔽模块
数据线缆
  六类数据线缆
  超五类数据线缆
  五类数据线缆
  超五类屏蔽线缆
  六类屏蔽线缆
  电话线
理线架
  24口理线架
  16口理线架
工具&测试仪
  进口工具
  国产工具
光纤产品
  光缆
  光纤跳线
  光纤收发器
  光纤适配器
  光纤接续箱
  光纤终端盒
信息接入盒
家庭多媒体箱
网络机柜
电脑周边产品
  礼品系列
  usb和DB头系列
  PCB插座
代理产品
  安普AMP
  康普 AVAYA
  IBDN
  泛达PANDUIT
  D-LINK
  TP-LINK
  三士综合布线产品
  普越 综合布线
  一舟(Ship)布线
  清华紫光

新产品
六类跳线 - 六类跳线
六类屏蔽跳线 - 六类屏蔽跳线
8P8C 水晶头 组合 - 六类水晶头
超五类4对110型鸭嘴跳线 - 鸭嘴跳线
100对机架式跳线架 - 100对110电话跳线架
六类水晶头 - 六类水晶头
六类屏蔽水晶头 - 六类屏蔽水晶头
超五类屏蔽水晶头 - 超五类屏蔽水晶头
电话25口非屏蔽配线架 - 语音配线架
24口六类配线架 - 六类配线架

联系信息
资料下载
市场合作
客户服务
信息反馈

链接
友情链接
Web Mail Login
帐号: 
密码: 
                

 
技术中心

  六类标准不是铜缆布线技术的终结
rj45plug
摘 要]本文简述了近年来有关五类、六类布线应用的争议焦点, 由此笔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即从需求出发,有选择地应用六类布线,并简要介绍了六类布线的技术优势。

  六类标准推出的意义

  2002年6月17日美国通信工业协会正式通过了六类布线标准,并以ANSI/TIA/EIA-568B的形式在6月24日正式印刷出版,该标准正式命名为ANSI/TIA/EIA-568-B.2-1。自1997年8月首次提出六类布线规范以来,历经五年之争,经过多次草案修改,终于正式出台。尽管它是北美布线标准,但由于其在布线领域的领先地位,国际标准化组织IS0/IEC预计也将在今年出台六类布线标准IS0/IEC 11801-2002,而且基本上与ANSI/TIA/EIA-568-B保持一致。

  在近几年中,六类布线的产品之争也是热火朝天,加之没有统一的规范出台,因而各厂家的竞争日益激烈,谁都说自己的产品性能达到甚至超过六类性能,搞得用户无所适从。同时产品之间的兼容性较差,也大大阻碍了六类布线的推广应用,所以说六类布线标准的出台,不仅止住了商家在产品性能方面的纷争局面,也为用户选择六类布线产品有了一个可靠的技术依据。现在六类标准出台了,要区分真正的六类布线系统,只要检验系统性能指标是否达到六类标准中所有参数的规定要求。

  五类、六类应用争议的焦点

  自从建筑智能化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以来,综合布线中有关非屏蔽双绞线使用类别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首先是布线供应商与学术界的观点之争,布线供应商包括系统集成商对新技术新产品都比较推崇,一方面他们想让自己的产品或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以占有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同时新技术新产品的使用,也会极大地提高系统性能,提高产品或企业的信誉。而学术界则更理智些,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应用需求,并不盲目推崇新品。同时在学术界内部本身也有两种倾向,一部分人认为,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不强,在较多领域对网络还没有如此高的应用需求,因而过高的投资实在是资源浪费。其中最关注的是语音信息点使用电缆的类别问题,因为模拟电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远远使用不了五类电缆的带宽资源,更不要提超五类、六类了,所以有人认为综合布线将电话综合进去实在是没有必要,但是如果再单独布设一套普通电话线路,实在是无法让人接受,要想真正解决这个矛盾,恐怕只有等数字电话技术(IP电话)的发展了,也就是多网合一的话题,但是多网合一已经提了好多年,真正付诸实施,还有待时日。

  另一部分人认为,布线技术始终是要向前发展的,有需求才会有发展。国力不强,不代表着什么都要落后,对有条件、有需求的用户完全可以跟踪最新技术,使用最新成果。笔者也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对于五类、六类布线的争议,笔者的观点是对一个已经布设了五类或超五类电缆的用户而言,如无网络转型等特殊需要,让他们淘汰原有的五类或超五类电缆,重新布线六类电缆,来追逐新技术,的确没有必要;而对一个新用户而言,是使用超五类布线产品,还是使用六类产品,完全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和决策。就眼前而言,选择六类布线,单独从布线成本考虑,要比超五类多3 0%—4 0%左右的成本,但却得到高带宽、高性能的回报。2001年6月,美国通信工业协会针对当时的六类草案,公布了基于六类平衡双绞线的全双工千兆以太网草案TIA/EIA—854,最近TIA/EIA正着手推出一个新的1000BASE-TX替代方案,从长远来看,随着六类布线标准的发布,新的以太网传输标准1000BASE-TX的推出,基于六类布线的千兆网络将会成为新的千兆网络应用主流技术,使铜缆千兆到桌面投入实际应用。尽管两年前就正式推出了针对超五类电缆的千兆网络应用标准IEEE 802.3ab,即1000BASE-T,但设备成本的昂贵,始终阻碍了基于超五类的千兆网应用,所以至今付诸应用的不多。据市场预测,基于六类的千兆网卡、有源设备比超五类的成本低3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网络的整体成本。

  选择六类布线有必要吗
  
  总之,从综合布线技术的发展角度来看,六类布线标准的推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需求才有市场,有市场才会有发展。六类布线标准的推出,有如布线市场的一个方向标,让产品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有了一个公共的技术标准,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让用户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选择依据,市场最终会做出明智的选择。作为产品经销商或系统集成商只有真正站在用户的立场上,淡化“五类、六类”的概念,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从技术需要出发,为用户设计出合理的网络布线方案,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因而,要谈六类布线有无必要,需要区别对待,笔者认为,随着千兆应用的普及,对那些有高速数据传输需求的用户来说,选择六类已无后顾主忧,而且完全有必要,从长远看,也应该是明智的选择, 毕竟六类系统的性能要远远优于五类、超五类:而对那些网络应用需求较低,在较长时间内也不会有网络转型需求的,或者对自身应用需求根本不明确的,至少在现阶段没必要选择六类系统,超五类布线经过几年来的应用验证,其良好的稳定性和性价比,赢得了很多中、低速网络需求用户的信赖,因而对他们来说,在目前不一定非要选择六类系统,超五类或许是他们最理智的选择。
  
  六类布线的技术优势
  
  新出台的六类布线标准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带宽由五类、超五类的100MHZ提高到250MHZ,带宽资源一下子提高了2.5倍,为将来的高速数据传输预留了广阔的带宽资源。 同时此次发布的标准弥补了前几个草案的不足。并保证系统的向下兼容性和相互兼容性, 即不仅能够包容以往的三、五类布线系统,而且保证了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混合使用,改变了以往六类产品必须完全统一的弊端。另外,布线性能指标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对衰减、近端串扰、综合近端串扰、等效远端串扰、综合等效远端串扰、回波损耗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布线系统性能上已大大优于超五类布线。

  新的传输标准的支持,也为六类布线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与基于超五类系统的千兆以太网标准1000BASE-T相比,针对六类布线的规范草案1000BASE-TX有较高的技术优势,1000BASE-T以62.5MHZ为传输频率,采用的是4个线对全双工传输信号,因而两端的设备(网卡、交换机)必须分别设计四个收发器,所以导致设备成本增加,以至千兆设备价格居高不下。而1000BASE-TX可以设计成用两个线对完成一个方向的单向信号传输,另两个线对完成相反方向的信号传输,即两个线对用于发送数据,另两个线对用于接受数据,也就是半双工操作,因此,设备端只需两个收发器,所以预计1000BASE-TX的网卡要比1000BASE-T低30%~40%,也在情理之中。

  从布线的直接成本来看,目前六类布线要比超五类高许多,但在设备端节约的成本预算,则会摊低系统的整体成本,所以综合成本并不高。加上性能指标上的优势。六类布线成为未来千兆应用的主流布线技术,应该指日可待。
  
  六类标准不是铜缆布线技术的终结
  
  六类布线标准的推出,对于非屏蔽双绞线来讲,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在六类标准中, 定义的铜缆介质类型还有UTP和SCTP,但在目前谈论的七类中已经没有了UTP的身影。随着布线带宽、传输性能的提高,对电缆的生产和后期施工都增加了难度,而且非屏蔽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有限,串扰是阻碍非屏蔽双绞线继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所以在六类布线的设计和施工方面,特别强调布线设计、施工的技术规范性。但是铜缆的布线技术发展不会就此停滞,现在实现不了并不代表着将来不能实现,非屏蔽平衡双绞线实现不了,还有屏蔽双绞线的资源可以利用,长期以来,非屏蔽双绞线一直占据着布线市场的主要份额,因而屏蔽双绞线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展。六类标准的出台,预示相应技术的发展。笔者相信,六类布线标准决不是铜缆布线技术的终结,铜缆的布线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5-12-19
 

 

 

电话:010-82669799 82669899   传真:010-51722311 网址:www.rj45plug.com E-mail:21372392@qq.com
Copyright2003--2006 北京大阳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